生物释放分泌土壤

微生物分泌酶是通过纯培养证明的。等(1952)和等(1976)的试验指出,土壤微生物数量大、繁殖快,能向土壤提供可观的酶。22℃下葡萄糖、硝酸钠混合培养1.5天,随着细菌数量增加,磷酸酶活性增加3.2倍(Ladd等,1973),表明了增殖微生物对土壤酶的影响。

土壤中一些积累酶来源于微生物细胞,业已在土壤酶学的早期研究中予以证明。 Teep等(1961)的试验指出,某些土壤酶主要是微生物分泌释放的结果。如淀粉酶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细菌,根一真菌系统有较高的磷酿酶活性。至于微生物分泌酶类的强度,有时与环境条件、营养因子有关,如微生物分泌磷酸酶的强度随它们所需磷的状况而变化(,1973;等,1975)。

土壤过氧化氢酶_土壤过氧化氢酶作用_土壤过氧化氢酶试剂盒说明书

微生物释放酶的大体过程是,细胞死亡,胞壁崩溃,胞膜破裂,原生质成分进入土壤,酶类必然释放进入土壤。细胞未死亡,而胞膜渗透性改变时,酶也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有人研究认为,微生物向土壤释放酶类是有一定顺序的。如首先释放糖酶、磷酸酶,而后是蛋白酶和酯酶,最后释放过氧化氢酶(Crew- ther等,1953)。

微生物种群不同,释放的酶种类也不一样。真菌占优势时,酸性磷酸酶活性高;细菌群体占优势时,中性磷酸酶活性强。同一种微生物也能够释放几种酶,而不同种微生物又可以释放同一酶类。

前面提到植物根际酶活性的优势问题,除了根系本身的作用外,与根际微生物是分不开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是微生物的特殊的生境。因此,根际内微生物的数量总是比根际外要高得多。当微生物受到环境因素刺激时,便不断向周围介质分泌酶,致使根际内外酶活性存在很大差异。

此外,有人试验认为,土壤微生物不是土壤游离酶的主要补给者(等,1955,1963)。等(1956)认为,微生物与酶的相关性不明显。可以看出,一些研究者对于微生物是酶的主要来源的结论仍持有不同的看法。Speir和Ross(1976)的研究结果指出,硫酸酶、磷酸酶来源于植物根系是不能忽略的,且磷酸酶活性大于硫酸酶活性。他们是根据对枯枝层、根际内外及根系本身酶活性测定结果得出的结论。目前,难以准确地鉴别酶的米源,哪些酶是植物根系提供的,哪些是微生物提供的,可以根据一些酶的动力学性质比较不同来源组织成分中某些酶的多寡,估计判断酶的来源数量。#微生物的作用# #农业知识解读#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