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我才疏学浅,第一次看到兀字的时候,我并不认为它是个汉字,而觉得他应该是祖冲之研究的那个π(读音为pai的),代表圆周率,哈哈~

没想到,这次小丑是我

在汉典和新华字典里边,兀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汉字,而且还是个多音字。

兀的拼音是[ wù ]和[ wū ],两种发音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下边,先来看下兀字的汉字结构知识吧:

牛反刍怎么读_牛怎么读_三个牛字读什么字

“兀”字的汉字基本结构知识如下:

笔画数:3;

部首:儿;

笔顺编号:135

笔顺:横撇折

笔顺说明:提为横,点为捺,竖勾为竖,横折或竖提都为折。

兀字的笔顺如下,我相信99%的朋友都有把握写对它:

牛怎么读_三个牛字读什么字_牛反刍怎么读

①当兀读[ wù ]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意思:

高而上平;高高突起。这层含义,常常被用来形容秃山,泛指秃。比如:兀鹫。

《阿房宫赋》中写到:蜀山兀,阿房出。蜀山,指四川的山岳。兀,光秃。这里以秃山的“兀”和青葱的“出”为对仗,以秃山之“兀”引出“出”字,以“出”字引出“阿房出”的句意。四川的山很高,上平如冢,而树木尽,说明人工作得很彻底,像削平的树干一样光秃秃的。

《说文》中对兀自也做出了解释,即:兀,高而上平也。

形容词,高高地突起。比如:兀然。“兀然”的意思是: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它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没有实际含义,加在代词前,形成副词。比如:兀那、兀的。

动词,动摇、飘荡的意思。

《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中写到:未有弃亲即异,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其中“未有弃亲即异”意为没有不嫌弃亲戚远亲的道理,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会有亲近和疏远的关系,但是亲缘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兀其根本”意为不倒翁之所以能够稳稳地站立,是因为它的重心在底部,而人的重心则是内心的平静与善良。“而能全于长世者也”意为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善良,才能够长久地生存于世间。

②兀读[ wū ]音的时候,表示兀秃。比如:兀水,指的是水不凉也不热。

其实,兀这个字,别看写法简单,但是其词性和含义丰富多样,仔细研究起来还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字。本文仅从日常使用较频繁的含义和用法上做科普,要想把这个字彻底研究明白的话,还需要有心人把汉典上关于兀自的解释认认真真的研究一遍。

下方是兀自的字形演变,蛮有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里边,长得好像一个人形,一起来看看:

牛反刍怎么读_三个牛字读什么字_牛怎么读

兀鹫的读音是【wù jiù】。兀鹫是一种大型的褐色鹫,体长95-105厘米,尾长24-29厘米,翼展240-280厘米,体重8-11千克。它们是非洲西部特有的鹫类,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兀鹫的头部和颈部羽毛概退化而裸露,而颈基部具松软的近白色翎颌。它们的身体和上翼羽毛呈淡棕色,与其余翅膀和尾巴上的黑色羽毛形成鲜明对比。兀鹫的虹膜呈褐色,嘴角质色,具黑色蜡膜,脚暗淡绿黄色。兀鹫栖息在海拔高达2,500米的范围内,生境广泛,包括开阔多岩的高山和高原、草地、灌木丛和半荒漠等。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行动,但有时也会聚集15-20对的鹫群,最多可多达150对。兀鹫主要在白天活动,凭借长而宽大的翅膀翱翔于天空中,视力极佳,能够清晰地搜寻地面上的动物尸体。兀鹫主要以山羊、鹿和瞪羚等野生动物为食,也吃人类养殖的绵羊、山羊、牛和马等。它们通常靠灵敏的嗅觉来找寻腐烂的动物尸体,并常常为抢一块肉而争个不停。兀鹫习惯把头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内,啄食内脏和肌肉。

兀鹫在非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一些非洲部落视为神鸟。

怎么样,宝子们,这个字你掌握了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点击下方关注我,一起进步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