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英文_英文保护怎么说_英文保护环境的标语

赵云。受访者供图

记者 陈云飞 何世春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撰稿人之一赵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畅谈了对大运河扬州段的印象,以及近年来切身感受到的运河之变。

大运河高邮段是一幅让人感动的画卷

中国大运河全长数千公里,在前期申遗调研过程中,赵云几乎走遍了运河的每一段。谈及对大运河扬州段的印象,赵云表示,运河高邮段是她心里的“情有独钟”。

赵云告诉记者,大运河扬州高邮段不仅至今仍保持着货运功能,还形成了“一湖二河三堤”的绝美自然景观。

“每当我跨越明清运河故道,走上高邮湖畔的栈道,常常被一望无际、波涛滚滚的景色所震撼。行走河岸,开启的是一场与运河最亲切的对话。”赵云说,大运河高邮段是一幅自然与人、古与今交相辉映、相互沟通的画卷,让人感动。

从“运”“河”“人”三个维度剖析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的英文翻译是‘The Grand Canal’,不需要加‘of China’,因为大运河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只有中国的这条运河可以被称为‘大运河’。”赵云说。

大运河到底沟通了什么?她认为,可以从“运”“河”“人”三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是“河”的沟通,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空间跨度巨大,是中华民族智慧、决心与勇气的伟大成就。其次是“运”的沟通,总长数千公里、有2500多年历史,大运河对促进国家统一、强化民族认同感有重要作用。再次是“人”的沟通,一水相连、串珠成链,沿线人文景观交融演进。

在赵云看来,“大运河通过对沿线风俗传统、生活方式的塑造,与运河沿线广大地区的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成为沿线人们共同认可的母亲河。”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沟通价值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大运河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伟大的东方文明

大运河申遗为什么能成功?赵云总结为“3+3”的突破。

她介绍,针对大运河这一巨型遗产在遗产构成、保存状态、使用功能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多重复杂性,通过创立议事协调、保护管理规划编制、遗产监测三项工作机制,解决了价值特征、真实性、完整性三个专业难题,从而实现了大运河作为“大遗产”的重生。

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目标和策略,体现了《世界遗产公约》框架下“认识并永久保存对全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资源”的目标。

在采访中,赵云还特地提到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里的一句话——“今天的运河沉静而平稳,让人难以想象历史上的惊心动魄,然而每一股细流都无声诉说着中国古人世代的勇气、决心、智慧与牺牲。”她认为,大运河见证了中国早期水利工程的卓越,反映了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水利工程的早期技术成就和东方文明的技术能力。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古老工程的“新生命”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我们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提出了新的使命。”赵云表示,中国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运河价值弘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体现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赋予大运河这一古老工程的“新生命”,是大运河世界遗产的新发展。她认为,要通过充分挖掘核心遗产的文化意义,将其与“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象征性价值对接起来,实现文化文物资源整合、文化与自然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国家战略对接、文化引领发展等,从而以中国运河文化的复兴为全世界提供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范例。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