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

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副会长孙继业:

黄埔军校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一是开创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校,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为人民军队的创建提供了经验。二是组建了第一支革命军队,成立了黄埔军校教导团,军校前四期学生先后参加了平乱、东征、北伐等较大规模实战。三是为北伐战争胜利作出贡献,军校师生作为北伐军的重要骨干力量,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四是为人民军队建立作出贡献,黄埔师生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的重要骨干力量。五是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黄埔师生携手共赴国难,承担着诸多重大战役的指挥重任。六是为培育军事人才作出贡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5位出自黄埔军校,十大将军中3位出身黄埔。

黄埔军校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使其成为世界军事名校之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黄埔军校形成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弘扬黄埔精神,有利于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促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和发动工农运动上。1924年1月,国共开始第一次正式合作,同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创办,参与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军事实践活动日益丰富,对军事理论的探讨逐渐深入。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大革命失败这段时期,共产党对武装斗争理论的探讨,呈现出以下特点:逐渐认识到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军事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阐明了必须武装工农、建立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初步探索了如何建设革命军队的基本理论。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阶段。随后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对武装斗争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为挽救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台湾中华黄埔亲友联谊会执行长、

辛亥武昌起义同志会副秘书长李维镇:

黄埔先辈们献身报国、抵御外侮,为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自己的爱国心。我祖籍地云南与黄埔渊源深厚,云南籍黄埔师生在各自岗位上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云南黄埔师生在人生暮年冲破海峡阻隔,积极投入促进祖国统一和云台交流的事业中。“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两岸黄埔人的共同情感、共同事业和共同目标。

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两岸的和平稳定最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我将进一步深化“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认识,为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研究员李振武:

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两所著名的军事院校,都为近代中国军事教育体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保定军校主要移植德国、日本的办学模式不同,黄埔军校更多借鉴了苏俄军校的办学模式,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建立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高度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培养,使它摈弃了以往旧军事教育培训体制的诸多弊端,成为一所完全新型的军官学校,开创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结合黄埔军校办学宗旨、校训等,黄埔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爱国革命、亲爱精诚、奋斗牺牲的革命精神。正是因为有了黄埔精神的鼓舞,黄埔军校师生在近代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陆卫明:

大革命时期,受到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产物的黄埔军校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军事上体现为培育了良好的军纪和勇敢的精神,使国民革命军的军队战斗力大幅提高,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国民革命;思想上体现为传播了先进的革命思想,让反帝反封建进一步深入人心,启迪了民智特别是传播了共产主义思想;组织上体现为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革命干部,为革命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批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梳理学习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实践历程与历史贡献,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中得到现实的启示:在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懈抓好军队的政治工作,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长莉:

黄埔军校出身的将官人才群体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比较集中的地域同乡关系,这一特点对于国民革命军内部形成派系关系及近现代历史进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兴宁地处粤东北偏僻山区,但黄埔军校前五期学员人数却位于广东省前列,因而成为“百将军县”。

其一,兴宁多有尚武崇文重教、离乡谋生等传统,孙中山在广州建政、创办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的发展,恰好为兴宁子弟提供了外出发展的机遇。其二,兴宁人与孙中山革命产生关系较早且深远。1905年十多位兴宁人参加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多位兴宁人参加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他们是辛亥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使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当地有较深厚的民众基础。其三,1922年后陈炯明军扰乱兴梅地区,黄埔军校学生军东征曾在兴宁作战及驻扎,两次东征的胜利,鼓舞、吸引更多兴宁子弟投考军校、加入国民革命军,为北伐和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并涌现出杰出的军事人才。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俞祖华:

国共合作形成与黄埔军校建立的底层逻辑是国共两党有着振兴中华的共同追求,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现状有着相似的看法,均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是导致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只有以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才能开启中华民族解放与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打倒“武装到牙齿”的两大强敌,认识到必须创办黄埔军校来培养“将来革命军的骨干”。

因此,携手致力民族复兴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底层逻辑,共同主张反帝反封建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当然,两党在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等方面,还是有差异的。

澳门辛亥革命与中山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李时泰:

黄埔军校倡导的爱国主义、革命决心、团队精神和包容开放的理念,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

当下,中华民族稳步走在伟大复兴征程中,两岸人民,特别是两岸年轻人应该秉持共同的信念和决心,发扬黄埔精神,“亲爱精诚”,投身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大业中。

如何发扬黄埔精神,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保持牺牲奉献精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不懈努力;二是增强团结协作能力,以团结精神激励全民族同心同德;三是发挥责任担当意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投入祖国统一事业;四是坚持和平理性方式,以智慧和耐心推进统一进程;五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增进国际社会理解认同。

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飞:

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凝结着国共两党在建军历程中办校治学育人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及军队建设本质规律的认识及把握,主要表现为理论性内容和革命性实践相融合、先进性个人和广泛性群体相结合、专业性队伍和多样性教育方式相匹配。

可以说,国共合作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了孙中山办校时所期望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的目标。其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原则和方法,对现今的军事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启示——要紧扣时代主题,实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要坚持生命线地位,使思想政治工作永葆生命力;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担当。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予欢:

中国共产党与黄埔的渊源从军校创办之初就已深深结下,除直接参与黄埔军校有关工作外,中共早期领导人还曾在各地参与推荐入学和招生事宜,黄埔军校早期生也有不少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活动和早期军事活动,其中走出了不少开国将帅群体和各界名人。

从现代中国军事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谋求掌握自己军队的步伐是从黄埔军校迈出的,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是从黄埔军校的军事训练与实践过程中锻造形成的。

南昌起义一直被视为人民军队的创建肇始,发动南昌起义的重要骨干力量是黄埔军校师生。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早期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干部,也大多出自黄埔军校。由此来看,人民军队的创建与早期发展离不开黄埔军校的军事实践。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李筱、黄昌盛整理报道)

暮年是多少岁_暮年_暮年是多大年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