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电视界掀起了少数族裔风潮,这阵风终于刮到华裔身上了。国内的美剧迷们显然会喜欢《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这部新剧,甚至替ABC电视台操心它会不会早早被砍。不是因为这部剧不好看,问题是——美国普通观众看了笑得出来吗?

据说上一次主要角色全部为亚洲面孔的电视剧登陆美国黄金档要追溯到1994年的《美国女孩》(All- Girl),一部讲韩裔女孩在洛杉矶成长的情景喜剧。没听说过很正常,因为这部剧在播出十几集后即遭腰斩。

这类主打种族加文化冲突的笑点的电视剧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政治不正确得罪观众,政治太正确又导致无趣。《初来乍到》讲的是一个华裔男孩Eddie在美国白人社区的成长故事,父母是台湾移民,三个儿子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ABC。故事从一家人由种族大融合的首都华盛顿搬到南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开始讲起。剧名“fresh off the boat”是一个俗语,指还没融入当地生活的新移民,直译就是“刚下船”。

《初来乍到》一播出,引来一些意料之中的批评:“角色脸谱化”“黑我中餐”“主人公努力融入社区是在谄媚白人”等等。这些意见显然太玻璃心了,本剧真正脸谱化的是配角的一众白人角色。例如爱八卦、虚情假意、品味恶俗的社区主妇,她们总是成群结伙,业余爱好就是玩轮滑,看肥皂剧,以及互相排挤。相比之下,主角的妈妈要有血有肉得多,还更有文化有追求。第二集开头,校长在台上讲针对儿童的毒品犯罪,老妈一脸严肃站起来问什么时候出成绩单,相信全球华人看了都会欣然一笑。

老妈重视儿子学习成绩,得了全A还嫌学校教的太简单,这里面固然有自黑成分,但换个角度看,剧中对美国学校的“反智”倾向也是黑得不遗余力——白人一家带孩子到饭馆庆祝他拿了全C,小学老师认为给学生打成绩会引起不良竞争,成绩单用可爱的贴纸来表现,戴帽子的熊和戴墨镜的鳄鱼所代表的意思请家长自行领会。

所谓影视剧中“脸谱化”的华人形象,男性的典型是书呆子(nerd),外表不是瘦就是矮,女性最高的地位也不过是主角的好朋友。《初来乍到》中的华人形象终于立体了起来,一家人欢乐逗比又相亲相爱,主角Eddie不是书呆子,是个喜欢嘻哈音乐和篮球的小胖子,老爸不瘦也不矮,性格还很善良(由 Park饰演,他在《刺杀金正恩》(The )中演了金正恩)。

所以给这部剧点赞的人还是占了主流——明白人都懂一个道理,开得起玩笑才说明有自信、有底气。终于有一部开得起玩笑的华人喜剧登陆美国电视黄金档,实属难得。

但这并不能保证《初来乍到》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优秀的美剧很多,容易让人忘记制作一部能杀出重围的新剧有多么困难。能获得第二季续订的一般只占三到四成,大部分新剧都由于收视率不佳在故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展开时就早早收场。观众碰到一部好剧的几率不高,追起剧来就会出现亲爹亲妈的心态,希望它能生存下去,更何况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初来乍到》尤其容易引起共鸣。

要让观众喜欢上一部戏,就得让他们不自觉地对主人公投入感情。罗伯特•麦基在堪称编剧圣经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一书中指出:“主人公必须具有移情作用。”

“移情是指‘像我’。在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观众发现了某种共通的人性。通过移情,即通过我们自己与虚构人物之间的同理感受,考验并延伸了自己的人性。故事赐予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机会:去体验我们自己生活之外的生活,置身于千姿百态的世界和时代,去追求、去抗争、去感受我们生存状态的各种不同深度。”

而《初来乍到》能唤起白人观众的移情作用吗?这还要画个问号。

让白人观众喜欢上这一家华人并非不可能。作为一部经典类型的儿童成长家庭喜剧,《初来乍到》已经尽力让自己变得更“普世化”了。剧中大部分的笑点较为温和,你可以把它看做新版的《人人都恨克里斯》( Hates Chris),只不过主角从黑人小孩换成了一个华人小孩,他不爱做功课、喜欢勾搭美女,跟天底下的孩子一样。故事时间设定在1995年,巧妙地穿插一些时代记忆,从O.J.辛普森事件,到魔术队时期的大鲨鱼奥尼尔,再到当年正红的饶舌歌手B.I.G. ,这些一代人共同的回忆也让八零九零后容易产生移情。

但要让白人观众完全感同身受地体验一个华人小孩的成长历程,站在华人角度去“抗争”白人自身的种族偏见,这似乎有些难度。

第一集片尾,老爸策划的餐厅电视广告就是一个犀利的种族梗,为了展示牛排的口味正宗,老爸聘来一个南方口音的白人服务员,广告中特别强调“白皮肤”“自己人”等字眼,不知白人观众能不能笑得出来。

本剧的海报模仿了名画《美国式哥特》——这幅画在《绝望的主妇》的片头也被恶搞过。画中人表情严肃,衣着保守,手执耕地的叉子,一般认为这幅画象征着美国文化中的保守狭隘乃至压抑,而《初来乍到》在试图对此进行抨击和戏谑,也是这部剧尖锐犀利之处。

《初来乍到》改编自同名回忆录,作者是80后华人厨师Eddie Huang,书里记录的都是他的真实家庭故事。对于原作者来说,回忆录里大部分是心酸往事,一点儿也不好笑,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指责电视剧把他的人生故事改得太扁平化。

然而黄金档电视剧正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为了让广泛的观众层能够接受,它需要可爱而有缺点的人物,需要有点温情又有点刻薄,需要有点争议性的话题又不能太一击致命。

本剧的小主演 Yang的爸爸Jeff Yang是一个媒体人,他在《大西洋月刊》的专栏文章中描述了试映会上白人影评人们的反应:“他们显然觉得这部电视剧很有趣,但又不知道开怀大笑能否得到允许。”

从《逍遥法外》(How To Get Away With ),到《喜新不厌旧》(Black-ish),《笑对人生》(),ABC台的新剧连续起用少数族裔主演,挑战种族话题,显得十分有勇气,因为拿捏笑话的火候很要水平。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