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腰泾村志》连起了大家的心,成为村民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

潦字怎么读和组词_潦怎么读_读潦草字怎么写

“横潦泾跨过,小泖港跳过,腰泾河摆渡过……”头发花白的蒋老师讲着一口纯正的浦南方言,抑扬顿挫地读着文稿,一旁的耄耋老人仔细听着,不时插话补充……这是泖港镇腰泾村《腰泾村志》编写小组在核实村史。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处历史细节,编纂小组的蒋老、夏老等同志屡次登门、反复求证,只为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

腰泾村位于松江区泖港镇西侧,叶新公路南侧。村子历史悠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属金山朱泾秀州乡,后与朱泾分离另名为腰泾乡。1999年7月,腰泾村与掘石村两村合并,定名为“腰泾村”。2016年,腰泾村一群爱诗歌的村民聚在一起,成立了沪上首家农村诗社——“白鹭诗社”,开启了乡间的“诗意栖居”。随着城里艺术家和文化创客的陆续到来,一些农民宅基地慢慢变成了“美厨玩家”“隐禾泥舍”等文创工作室,美食、陶艺、盆景……串联起了腰泾村的特色风景线。2019年,在腰泾村成功举办了泖港镇首届田园艺术节。2020年,腰泾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并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经过多年打造,腰泾村逐渐成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美丽乡村。

但这个如诗如画的江南典型乡村,也将面临着整体平移。为了留住腰泾村的历史文脉和风土人情,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一群有志于编纂村志的人汇聚到了一起。他们中有90后的基层挂职大学生,有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干部老教师,也有默默支持、倾力相助的镇里领导。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一,却有着高涨的修志热情;他们编纂村志的经验不多,却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021年9月,村志编纂工作启动。他们拟定编纂大纲、发出征稿启事、上门采访老人、收集村里的老物件、给村民拍全家福……时间上从村落起源到当前发展,从当地解放分田地到人民公社大集体,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到家庭农场,“民生民风民俗,村情民情地情”,他们认真记录村里发生的重要事件,也给每一棵老树、每一座老桥、每一幢老房,留下存在的印迹和故事……

“村民写村史,村史写村事”。无论是枝繁叶茂的银杏树,还是古朴精巧的石桥,都是村民共有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为此,他们立志写出一部不一样的村志——不仅仅记录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乡贤人物等状况,还要生动反映着一方水土养育下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追求和独特情趣。这部村志既是承载乡愁的历史资源,也是人们未来创建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撑。未来腰泾村的村民无论走得有多远,离得有多散,翻开《腰泾村志》就能瞬间回到故乡,联结起过往,让乡愁有所寄托,让一代代人抚摸到老家的根脉。编写小组表示:《腰泾村志》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乡亲们同心共写的 “腰泾人家谱”。

有些离家在外、漂泊多年的村民得知家乡在编写村志,便试着撰文投稿;有些老人捐出家中老照片、奖状、票证等见证时代的老物件;有些驻村的文创工作者也写出他们的故事,参与到村史村志编修中来。在众人笔下,曾经的腰泾小学、消失的腰泾渡口也鲜活起来。这一系列文章引发了广泛共鸣,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参与村史编纂,大家对村里的事情也更热心了,一部《腰泾村志》连起了大家的心,成为村民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

(马文辉)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