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岁离开家乡晋江下南洋,从小肩挑走街做小生意,40多年日夜操劳、省吃俭用、积寸累铢,将得来的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财富,义无返顾地捐献给了自已的故乡,化为泽被桑梓的一条条乡村道路、一幢幢学校楼宇,凝聚成一座座爱的丰碑,用双脚走出闪光的慈善路。

他,就是(福建)晋江毓英中学校董会永远荣誉董事长、菲律宾爱国老华侨蔡宁祝先生。

艰难困苦,从小挑起生活重担

1931年,蔡宁祝出生于晋江金井塘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当父亲飘洋过海去菲律宾时,蔡宁祝还未满周岁。1937年,母亲牵着他踏上了一艘通往菲律宾的船只。

蔡宁祝一家人终于聚首于马尼拉,贫寒和艰辛依旧如影随形。

“我听不懂当地的话,更不识字。”蔡宁祝说,“我渴望着能上学,有书读。”第二天,父母带着他去马尼拉中西学校报名,但高昂的学费硬生生地将他求学的念头,迅疾而无情地掐灭了。

就在住处附近的菜市场,蔡宁祝用卖彩票的方式,以稚嫩的肩膀为家庭分担负担。后来母亲带着蔡宁祝在菜市场摆地摊卖菜,一个比索、一个比索地攒积着微薄的利润,直到母子俩开了间小小的杂货铺。

1941年年底,日本侵占菲律宾,肆意掳掠华人财产,百业萧条。在逼仄困苦的日子里,蔡宁祝唯一能擎起的法宝还是这个贫寒家庭一贯以来的“勤俭”二字。11岁的他,开始肩挑面条销给餐馆,同时在竹篮里装些饼干、汽水等食品一路叫卖。骄阳似火,蔡宁祝肩挑着担子,赤脚穿行在大街小巷中,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就这样,一直挑卖到1945年日本投降,母子俩开了间比战前更大点的杂货铺。

1953年,蔡宁祝先生与吴秀霞女士喜结连理。他们拿出所有的积蓄,开了家五金电器铁店。为节省开支,他当起了“全能老板”——既是装卸工、搬运工、驾驶员,后来还在夜校学会了无线电修理技术,又兼任了店里的无线电维修工。

由于打小开始的超负荷工作,他的两条腿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病根。个头高大的他,开着店里买的那辆二手旧货车去送货,蜷身在狭小的驾驶室里,令他的双腿,特别是膝盖常常僵硬得疼痛。

到1985年,老人无奈结束了五金电器铁店的营业,远离了辛苦操劳半个世纪的生意场。

故乡金井,一生一世的眷恋

上世纪80年代初,蔡宁祝先生回到魂萦梦绕的故乡。

他努力拼凑着儿时记忆里故乡的模样:沙堤长卧,蔚蓝的大海舐吻如昔;龙泮池还在,依旧清波微澜;长福寺香火袅袅,就是有些颓败了;寺西近旁的老家还在,那座红砖老厝曾栖息多少儿时天真的梦想……

蔡宁祝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帮妈妈烧饭,和许多农家的孩子一样,养兔、喂鸡、赶鸭。他喜欢坐在自家门前的石条上,呼吸着夕阳簸扬开的咸腥的鱼虾味,当妈妈结束一天的劳作归来,他一眼就能看到。

不过更多的时候,出现在村人眼中的,是夕阳中的妈妈和跟在妈妈身影后的蔡宁祝。挑粪浇地瓜,妈妈挑大桶的,他挑小桶的;收地瓜花生,妈妈挖拔,他就跟在后头拾入笸筐;和妈妈上山拣柴草,在大风中,他挑着一小担柴草被风吹得东摇西摆。

过去生活艰苦,但这里是父母生养他的摇篮血迹,有永远难以泯灭的故土恩情。蔡宁祝说,家乡人的勤劳、俭朴对我是很好的教育。

长年飘零异域的经历,使蔡宁祝先生的家国情怀紧萦于心,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对于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的重要,所以他扶助教育的念头愈发炽烈,“我永远忘不了因贫苦无钱而求学无门时,父母亲望着我的无奈眼神”。自改革开放以来,他数十次回到故乡金井,把省吃俭用的钱捐赠给塘东村,用于兴办教育、拯急救困、铺筑道路、修建文化设施等。在塘东村他先后独捐或参捐了锦东华侨中学的教学楼、食堂、教室、学生宿舍等教育教学设施,为村里铺路、修缮重建蔡氏祖厝、重建长福寺殿宇等建设捐资输财。

“宁祝先生并非巨富大贾,他的钱都是俭朴积累来的,但在该用的时候毫不吝啬。”对这位简朴却大方、干脆而真挚的乡贤,塘东村党支部书记蔡荣誉充满敬意

第一个捐款 为毓英新校区捐建3幢楼

在晋江市金井镇新市村金井溪畔,有一座恢宏雄伟的崭新毓英校园屹立在侨乡。一片红墙白柱、现代格调中彰显闽南传统文化气息的宏大建筑群中,实验楼和科技楼掩映其间,巍然壮观;刚刚建成的新校区大门,庄重中透着古韵。

“新校区各项工程的建设和投用,离不开海内外校友乡贤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毓英中学校长蔡泉聘说,这3座建筑的捐建者,正是旅菲侨亲蔡宁祝。老先生今年85岁了,没在毓英上过一天学,却第一个站出来为新校区捐款。

毓英中学系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是所蜚声海内外的百年老牌侨校。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长年租用下丙小学校舍作为校外教学点。经晋江市委、市政府同意,学校决定择址迁建毓英中学高中新校区。

2010年,为了筹集亟需的建设资金,蔡泉聘校长赴港、澳、菲律宾广泛联谊,把新校区建设的消息捎给了海外校友乡贤。一周后,一个来自菲律宾的越洋电话在蔡校长在办公室响起,“是宁祝老先生!”回忆起当时接到电话的情形,蔡校长至今难掩内心激动,“他当即表示愿捐资兴建新校区实验楼。”

那是新校区建设募到第一笔爱心善款。消息传开,立即轰动了菲华社会。但凡对蔡宁祝先生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在生活上是个极其节俭朴素的人,对自己苛刻得近乎吝啬,“80多岁的老人了,有严重的膝盖病,出门还是经常挤公交,一辆十几年前买的普通轿车,除非不得已他是不会开的。至于吃穿,他最爱地瓜稀饭,穿的都是普通衣衫!”塘东籍退休干部蔡敦深说。

2012年5月,骄阳似火。在脚手架林立、塔吊高耸,一派热火朝天的新校区实验楼施工现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拖着步子,缓缓地行走着,细细地查看着,不时地停下来倾听蔡校长的介绍。

“他当时看完后,也没多说什么。回到菲律宾不久,他就打来电话,说要再捐建新校区科技楼和校大门。”蔡校长说,宁祝老先生爱国爱乡、倾心教育的慷慨义举令人动容。

“从庞大的新校区建筑群来说,我的捐献只是一丁点。我现在年龄大了,我思量再三,最后决定给自己留下一点老本,把剩余的都捐给毓英的教育事业。”面对赞誉,蔡宁祝谦逊而淡然,“现在,我将我剩余的一点热量传递给各位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他们发扬光大,这是我这一生中感到最得意和最幸福的事!”

实验楼、科技楼和校大门的竣工投用,为新校区的顺利开园纳生、开展教学奠定了基础。其中实验楼和科技楼楼高各6层,建筑面积分别达5203.8平方米、6497.9平方米,科学规划和合理设置了理化生实验室、地理室、多媒体网络机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实验室和功能室,充分满足了学科教学要求。

蔡宁祝先生不遗余力的率先慨捐义举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众多校友乡贤捐资兴建新校区的巨大热情。随着一项项汇聚各方力量的爱心工程地相继落成,新校区各项硬件基础设施基本完备,本学期高中一年级500多名新生已顺利入驻新校区。明年该校力争高中部整体迁入,届时新校区将容纳学生近1700名,同时还留有招生余地,远期学生规模可达2000名。

蔡宁祝先生为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累捐善款已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鉴于蔡宁祝先生为公益慈善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目前晋江、金井市镇两级政府正在向上级呈报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立碑表彰申请,以颂扬其倾力公益、兴学育才的高尚情怀。(王霄鹏)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