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山区兰山街道兰山路天主教堂新四军军部旧址,一幅老照片让人动容:一位耕作了一辈子的老农,手摸着写着自己名字的地牌,捧着黝黑的土壤,禁不住热泪纵横,因为他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幅照片真实再现了当年在中共华东中央局的领导下,沂蒙大地成功实施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之情。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逐步改变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相继颁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新一轮土地改革的热潮。特别是《五四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

将党中央的政策贯彻落实好,并根据沂蒙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土地改革,让解放区农民迅速成为土地的主人,成为当时华东局重要的使命。1946年6月初,华东局召开高干会议,华东局副书记陈毅传达《五四指示》精神,并展开讨论。陈毅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强调,要坚决贯彻党的土地政策,把地主阶级首先是大地主、大恶霸、大汉奸的土地拿出来,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次会议对以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年9月,华东局再次召开土改会议,根据《五四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土改试点的经验,发出了《关于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指示》,详细规定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办法、分配土地的步骤以及分得土地的对象等。“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要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走群众路线,反对包办代替,并注意总结运动的经验,推动其运动的速度和规模……”《关于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指示》这样写道。

华东局的这两次会议,对沂蒙大地土地改革的迅速开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放手发动群众,在解放区深入开展土改运动,通过试点、推广、复查、深入等阶段,彻底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封建剥削根基,真正使广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1946年9月27日,《大众日报》发表了社论《学习王家对河经验教训,迅速实现耕者有其田》,推动了土地改革在沂蒙解放区的深入展开……

“当年我担任司号手,跟随陈毅首长南征北战,打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大仗,1949年9月我回家时,听说俺家分得8亩地,当时真是特别高兴,干起工作来有使不完的劲!”18岁便参加革命的94岁老人许常胜身体硬朗,思维清晰。

3月24日,在兰山区方城镇西古城村,记者见到了许常胜老人。1945年8月,在全面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许常胜加入革命队伍,被编入华东军区特务团。1945年12月,中共华东中央局正式成立后,许常胜和战友们负责为华东局领导站岗放哨,保卫华东局机关的安全。据许常胜介绍,1946年,解放区土改时,他家分得了8亩地。此前他家共有6口人,没有土地,他的父亲给地主当长工,每年秋后能分得少量高粱、谷子、小麦等粮食。土改后,他家在分得的8亩地上种了地瓜、花生等农作物。因为信息不畅,土改时正跟随部队打仗的许常胜并不知情,直到1949年9月回乡才知道此事。“那时候,农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发自内心地支持共产党、支持人民解放军!”许常胜回忆起过去,还是很激动。

赢得人心,增加公信,消除隔阂,得到拥护。放手发动群众,彻底走群众路线,华东局在沂蒙老区实施的土地改革的本质就是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

在中共华东中央局和山东省政府领导下,到1946年底,沂蒙解放区初步完成了土地改革,成千上万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砸碎了套在农民头上的封建枷锁,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保卫解放区的积极性,并把“反蒋保田”、支援前线和参军运动推向新高潮。

“这场土地改革摧垮了封建势力,加速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沂蒙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密切了党群关系。”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苑朋欣说,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土地的占有关系,使地主失去了昔日赖以剥削农民的基础,基本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让广大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摆脱了封建剥削的痛苦。同时,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后,广大农民提高了阶级觉悟,参军、支前的积极性高涨,并掀起生产热潮,推动了农业发展,改善了生活条件,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实践证明,践行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我们党必须永远坚持的正确路线,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临报融媒记者 付然锋 蒋宗香 朱剑锋 通讯员 刘梦佳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