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 题:万众一心 共克时艰——举国上下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纪实

新华社记者

当时光即将走完2009年,中国经济展现出的是一幅与年初不同的新气象:有效遏止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回升向好,全年“保八”无悬念。经受百年一遇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正蓄势新一轮的发展。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国上下砥砺奋进的非凡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奋进图景”。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地只争朝夕、迅速行动,迎战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

“去年10月以后,本来是拉煤的高峰,没想到煤都出不去,价格掉了,司机挣不上钱,煤车全停下了。有的干脆把车都卖了,干着急也没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轮胎经销商赵永晓回忆说。

一年多来,赵永晓同许多运煤的货车司机一起,经历了从悲到喜的心路历程。今年下半年,在熬过大半年的冷清日子后,运煤车终于又跑起来了。“经济肯定是好起来了!”危机让赵永晓也悟出了一些“经济学”的道理。

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晴雨表”。赵永晓所感受到的一年多来煤炭运输情况的变化,恰恰契合了其间中国经济画出的一道从“高台跳水”到回升向好的“V”形曲线。

去年年底,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中国经济上空犹如黑云压顶:曾经如雪片般不断涌来的订单陡然萎缩;一些曾经日夜运转的生产线,逐渐停止了运转。出口下滑、企业困难、财政减收、失业增加……中国经济被挤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保增长的压力陡然加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掀起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并不断完善一揽子计划,动作快、出拳重、措施准。各地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根据形势变化迎难而上,理清发展思路,迅速出台具体落实政策措施。一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硬仗,在大江南北全面打响。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赛跑的“旋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相关部门一起,提出充实和完善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政策建议,制订了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和住房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并迅速下达项目计划,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

财政部迅速下达中央政府公共投资,保障各项重点建设。财政部还全面启动增值税转型,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多次提高纺织、服装等出口退税率,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方面编制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和推动落实165项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并推动机械、汽车、有色、电子信息等行业进行50多起大型并购重组。

在迎战金融危机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相关部门加班加点明显增加,各部门负责人下基层调研次数明显增多,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密度明显增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应对危机力度之大、动作之快,传递出了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首批1000亿元、第二批1300亿元中央投资,在2009年春节前下达到位;

--今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6万亿元,创出历史天量;

--从1月14日至2月25日的40多天,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继审议通过;

--去年11月以来,中央24个检查组深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三轮检查。

“真金白银”的投入,像一剂剂强心针,振奋着中国经济的信心:自去年年末下发第一批至今,中央新增投资累计下发四批共38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债已全部发行完毕;前11个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共9.21万亿元,同比增加5.0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力度空前的政策,像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着中国经济的土壤: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到8项区域发展规划,再到陆续出台的扩内需、稳外需、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加快改革步伐等,有力地带动了经济增长。

实打实的惠民举措,像一股股春风,温暖着中国百姓的心。前三季度全国跨地区就业农民工总量接近1.52亿人,比去年底增加1157万人;到10月底已建成廉租房27.7万套,开工建设136万套;到年底,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将达到3.9亿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陆续启动……

困难前所未有,应对的措施同样前所未有。从中央到地方,应对危机的原则一概都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县里有个7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去年12月底收到指标文件,今年1月资金就到账了,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力度之大、决策效率之高,让湖北省团风县财政局基建股股长蔡红东感受颇深。

面对危机冲击,13亿颗心凝聚在一起,迸发出战胜危机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中国经济大船破冰前行,有效遏止了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扎实工作,较快扭转了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

“没有中国工人,中国不能阔步前进;有了中国工人,世界才会感激中国。”最近,“中国工人”当选美国《时代》周刊排位第二的年度人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包括“中国工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脊梁。

今年,我国铁路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安排新开工项目70项,投资规模达1.5万亿元,总计消费钢材约2000万吨、水泥1.2亿吨,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施工高峰时,仅广州南站工程就有3000多人同时干活。

“一系列铁路项目的加速上马有力拉动了内需,我们铁路建设者能为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倍感自豪。”站在武广客运专线终点——广州南站前,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总经理助理、广州南站工程指挥长柴春明充满自豪。

一年多来,在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持下相继开工的哈大、南广、贵广等重大铁路项目工地,在一批重点公路和机场,在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地,成千上万的劳动者顶烈日、冒严寒,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保增长也为共和国建设付出了辛勤汗水。

面对危机,拥有2.12亿会员的我国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也不甘示弱。全国总工会开展了工会与企业、职工的“共同约定行动”,众多企业承诺少裁员或不裁员、不减薪,职工也积极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献计出力,与企业共渡难关,共谋发展。

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面临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要保住经济增长,首先是要保住企业的发展。

被称为“救火队长”的浙江省义乌市“帮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办公室”主任贾贵南告诉记者,为了扶持受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当地政府早在去年9月就成立“帮扶办”,筹措1亿元资金,帮企业应急转贷,减轻压力。

“忙的时候我们办公室20多人是白天黑夜连轴转,根本没有周末休息的时间。只有到最近,随着经济好转,企业订单增加,大家终于能松一口气了。”贾贵南说。

政府的帮扶举措,增添了企业主动应对危机的动力。面对考验,众多企业直面困局,危中寻机,逆流而上。

在民营经济集中的温州,几十家小企业抱团出击,突围找订单。他们利用温州人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营销网络,积极推销温州产品。

在外向度高达200%的广东省东莞市,当地外贸企业联手北上拓展市场,他们还牵手沃尔玛、家乐福以及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等各种形式的终端零售渠道,广泛推销“广货”。

面对市场需求的下滑,山西福盛钢铁公司用精细化的采购模式,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与世界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一举扭转了下滑局势……

面对危机,宝钢集团与产业链下游企业海尔电器、上港集团、中国船舶相继牵手;首钢股份与上游企业中海集团发展联姻,成功打造出富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链。

万涓细流,汇成大海。年初,当2009年经济增长预期8%左右的目标提出时,一些人颇为怀疑。当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1%回升至三季度的8.9%,当11月份工业增速创两年来新高,当进出口增速年内首次“转正”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质疑中国经济成功实现“V”形反转的现实。

“总的形势比原来预料得要好。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形势非常严峻,相比全球来说,中国反应最快,力度最大,回升最早,增幅最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如此评价。

夯实基础,放眼未来——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在应对危机保增长的过程中,人们深切感受到,化危为机,求胜之道在于加大自主创新,努力调整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在中国传统重型机械企业的龙头--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记者看到了一份对企业具有特别意义的订单。那是今年4月,一重和中广核集团在大连签订的巨额核电核岛设备制造大单。

“拿到这份订单,我的眉头都舒展了。有了它,我们可以说是‘过冬’无忧。”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记得,今年早些时候,连来公司询价的客户都没有,厂里的营销人员四处碰壁,全集团上下都很着急。

“产业振兴规划能带来大订单,那只是问题的表象;国家强调的自主创新才是装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之本。人类进步一个重要标志是工具的进步,所以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技术创新是灵魂和生命。”吴生富的话道出了这份大单背后的玄机。

一年多来,我国经济从快速下滑到回升向好,正是受益于这样以创新求发展的模式。纵观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重头不在单纯地应对危机,而是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着眼于相关产业的长远发展。

在应对危机中,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企业研发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在广东东莞,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65.6%,传统制造业的快速转型为出口受到重创的东莞经济由负转正打下了基础。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传统制造业上了很好的一课,谁抓住机遇主动调整结构,谁就能在危机中‘逆境突围’。”东莞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王钊鸿说。

在浙江宁波,华裕电器集团今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金融危机最严重时,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了90%,但我们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扩增了挂烫机、煎烤器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在危机中赢得了发展先机。”公司副总经理黄照奇说,目前公司挂烫机生产线全都满负荷生产。

“自主创新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抓紧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将促使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今天,创新、转型、调整、升级,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热门的词语,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

在逆境之下,不少企业提前布局、及早谋划,积极寻找未来增长点。应对危机一年多来,涉足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以及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应用的企业不断涌现。

在山东高密,全球最大的毛巾生产企业孚日集团正在向“传统和新兴”相结合的道路加速转型。在企业的车间里,记者看到,80多位技术人员正和工人们一起紧张地调试生产线的设备。这条新生产线不是为了扩大毛巾产能,而是与“太阳”有关--生产薄膜光伏电池。

“改革开放初轻纺产品短缺,带动经济增长;‘十五’期间重化产品短缺,拉动经济增长。现在,我们需要新产业来支撑中国经济‘后危机时代’的持续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百尺竿头,尤须奋进。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启动“十二五”规划作准备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国际国内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奋勇向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定能进一步得到提升,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将不断走向新的辉煌!(采写记者:车玉明、张旭东、周英峰、韩洁、樊曦、安蓓)

力挽狂澜信心坚 砥砺奋进逆势扬——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年有余。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化挑战为机遇,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冲击对我们宏观调控能力的重大考验、对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大考验、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重大成就。 详细

盘点2009中国农村消费大市场:金融危机下的”亮丽”成绩单

“暖冬”调查报告:透视金融危机下的”民生”信号

“暖冬”调查报告解读:金融危机下的温暖与信心

应对金融危机一周年 一揽子计划效果明显

&nbsp&nbsp&nbsp已有条评论我要评论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