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与唱是两种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艺术。现代人多次尝试将它们沟通甚至交融,具体的办法就是将仅存的古诗吟诵记谱,再根据吟谱改编为歌曲配乐演唱。听过这种演唱的人,对这种改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作法同时完成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既保存了在现时代已近绝迹的古诗吟诵,又丰富了现代声乐的题材,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步入现代开辟了新路;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吟诵是古诗特有的朗读方式,与现代声乐毫无共同之处,丝毫没有嫁接的内在因素,吟谱改编的歌曲,既丧失了吟诵的魅力,又难以丰富声乐的表现力,可谓两败俱伤。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它既涉及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又涉及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吸收与交融,意义是很深远的。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吟诵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上古的诗歌并不完全是为了欣赏。庙堂诗歌都与祭祀有关,宫廷诗歌大半出于礼仪和外交的需要。纯粹的民间口头创作难以完整流传,容易看到的,都是因为它们被采用作祭歌和礼乐而被书写于典籍。这些诗歌能唱也能赋。《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可见,歌是音乐,而赋只是用语言去朗读。吟在《诗经》时代恐怕是介乎歌与赋之间的一种朗诵形式。《毛诗·关雎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吟在情绪表达的激烈程度上最多也就是相当于“嗟叹”,所以《仓颉篇》说:“吟,叹也。”

两汉魏晋时,吟发展为一种诗歌的体裁。这种体裁内容的特点是低沉哀怨,悲切绵邈。有名的“吟”都是怨艾失意之叹:卓文君作《白头吟》,感伤的是爱的失落;诸葛亮诵《梁父吟》,慨叹的是人才的丧没;晋代潘尼写《逸民吟》,哀怨的是人心不古,由、巢不再;魏管辂随军西行,过毌丘俭墓下,倚松而吟:“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一派死的无奈;湘江中悼念屈原的《渔父吟》,绵延千里,闻者泪下……不论是信史还是传说,那时的“吟”,总是以哀伤为基调。为此,汉代刘熙《释名》用声训诠释这类诗体命名的来源说:“吟,严也。其声本出于忧愁,故声严肃使听之悽叹也。”

吟_吟组词_吟的意思

“新诗写罢自长吟”——一语道破了吟的特点。吟不是以表演为目的的,它不属于表演艺术,也并不是为了交流,只是诗人对作品的一种有声的玩味。他们把一腔深情溶注于诗篇之后,再发出来自心底的低吟,将自身置于诗的意境所带来的精神享受之中,让出自内心的诗意再回归到自己的心底。吟自己的诗是如此,吟他人的诗,一旦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受,也如同吟自己的诗。吟是轻声的——击节高歌不是吟。这是因为,玩味不是发泄,回归于自己的心只需要自己感受到,不需要高声向他人宣称。只要查一下“吟”字的语源,就可以知道,它与“含”、“念”是同源词,是含于内而不宣于外的,是存于心而不传于人的。痛苦固然要轻声隐泣,欢乐也只是暗中欣喜。轻声地给自己低吟——这便是吟的一切美好的根源。所以,只有诗人才会吟,也只有诗人才能吟出味儿来!只有好诗才引人去吟,也只有好诗才能吟出味儿来!

吟是有乐的,但它更接近语声。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节奏为这种有声的玩味提供了音乐的基础。可以说,吟是诗歌语言的乐化。诗人的吟诵旋律是随意的——因感受而变化;节奏是随意的——因兴致而变化;终结时乐音延长的长短是随意的——那是一种余兴和余味,拖下去,直到诗人从如梦的诗境中醒过来。吟诵的乐音延长时多用鼻音——这是因为,哼出来的声音与内心更为贴近。所以,吟声像是乐声,实则仍是语声——与心声同步的语声。吟诵带来的形象像是音乐形象,实则仍是文学形象。吟诵重词不重乐,旋律、节奏都是对文学形象的强化和再度美化。应当说,吟诵与声乐——特别是表演艺术的声乐,本质上不是一回事。

但是,吟诵也在发展中。一首诗词的意境虽可以无尽地去体味,也总有一定的容量。吟得熟练了,旋律、节奏也便渐渐趋于稳定,虽然随意性仍存在,但它的最佳状态却可以用乐谱记下来。吟是自我玩味,但因为确实富于感染力,也便可以用作表演——去感染别人,特别是去感染那些对古诗词领会、鉴赏能力较高的人。于是,吟诵有了更多的知音,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性。现代的古诗词吟诵不知不觉地受到声乐的影响,音乐的因素更多了。尽管如此,吟也还是吟,不可能变成唱。

把吟的曲谱转变为唱,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和移植,而是一种再创作。这种再创作,撷取了吟的曲谱中接近乐音的那一面,吸收了吟的情绪中深沉含蓄的特点,而且把那些意味无尽、永远牵动着人们心弦的古代诗词转变为歌词,给现代人隽永的享受。但是,配乐的演唱,毕竟淡化了文学的形象而昭显了音乐的形象——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抽象了的、完全情绪化了的形象。听吟的曲谱转变成的唱,有时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有些近似吟的曲谱的歌,反而与吟有一种距离;而有些和吟的曲谱并不相似的歌,反而接近了吟的那种感觉。我想,这大约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在表现同一种情绪的时候,不应当强调形似,而应当着重神似的原因吧!诗人和音乐家只要有着彼此相通的心,那么,他们相互的借鉴便有了可能;同时,他们也仍然保存了自己艺术的特质。他们之间的交融是彼此的丰富和相互促进着传播,而不是使艺术减少一种品种。

懂得吟诵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和真正用自己的心去体味古诗词的人越来越少或许是相关的。将吟诵谱成乐歌,也许能使更多的人知道,还有一种叫“吟诵”的艺术。但是,唱并不能代替吟。吟诵与古诗词的那种独有的亲缘关系,吟声对古诗词意境的那种无比贴切的烘托,诗人在吟诵时用自己人生的深切感受再度表现出的古今相通的情怀和人格,都使吟诵具有了无可取代的魅力;因此,这种艺术形式会与古诗词的流传一样,长存不灭。

吟组词_吟_吟的意思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