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剧照-扮演未来的自己

《我是你爸爸》剧照-扮演未来的自己

《我是你爸爸》

导演:李宗熹

北京首演时间:2011年8月

一个任性的年轻人与母亲争吵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去了25年后,那时的自己已经死了,而大家正在追思的自己是那样的不同。之后,他看到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他在“梦中”绝望地喊叫,可是无能为力。

一家人,父亲突然车祸去世,留下母亲、奶奶、哑巴叔叔,儿子。他们为了在年迈的奶奶面前隐瞒这个噩耗用尽浑身解数。然而就在此时,看起来年轻了很多的“父亲”突然又出现在了他们面前,被严重惊吓的大家都以为自己身在梦中。

其实,没有人在做梦,这不是一场梦,而是一场穿越

经过这场长达三天的穿越,家人和好友们得以与“父亲”重新告别,弥补未尽的遗憾。而那个年轻人,他学会了珍惜。

如果我们都曾经尝到失去的滋味,也许我们都可以学会珍惜。

台湾的戏剧,总有一种最质朴的精致。有观众称这是看过的最“现实”的穿越剧。也是最催泪的穿越剧,让人想回家。

《来世欠你个今生》(又名《古墓也疯狂》)

导演:李耀林(微博)

首演时间:2009年9月

有三个盗墓贼,他们毕生的梦想就是挖到一个真正的古墓。某一天,他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他们挖到的除了棺椁和古董,还有一枚千年女鬼:聂小倩。于是三人在小倩的威逼利诱之下“被穿越”回了小倩活着的那个时代,目的是阻止当时的她犯错。但无论三人如何用尽浑身解数,都没能阻止当年那固执任性的聂小倩,小倩依然一次又一次走上了那条害得自己家破人亡、与爱人失之交臂的绝路。最终小倩终于明白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于是打开了心结。而三个盗墓贼中的“大哥”也意外地发现了让他自己很绝望的身世,令观众爆笑不已。

《马前马前》

导演:黄盈

首演时间:2009年11月

黄盈继《枣树》《卤煮》之后的“京味儿三部曲”收官之作。

开场之前,身穿白大褂、自称科研人员的演员们,带领观众一齐喝下“穿越药水”(实为观众福利冰红茶、冰绿茶、柠檬茶……送给观众润嗓子的),一幅关于这座城的历史画卷在眼前旋即展开。

那个从周天子时代开始顽强地连续九十九代单传的马氏家族,那个因为超级路痴而用了几千年时间周游了世界又恰巧见证并参与了北京城的全部发展史的马氏家族;那个被统一代称为“马前”的每一代马氏家族传人,在这座城里的一世又一世的喜乐与哀愁。

也许,单从剧情这一方面严格来说,《马前马前》并不能算是一部“穿越剧”,反倒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的历史剧。不过,广义上的“穿越”,这部剧却是丰富多彩的。

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们一会儿跟“成吉思汗”及其下属们对饮,一会儿被锁上铁链“强制搬迁”,一会儿被“瓷喜”封了“大将军”,最后还在演员们的指挥下,亲手拆下了“北京城”的每一块城墙,把这座城,拆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样子。

互动玩到这个程度,“台上”与“台下”这两个词,已经被穿越得没有界限了。

一个很难忘的巧合:《马前马前》首场彩排当天,观众们在舞美搭建的人造雪景中看完了整部戏出门,却发现北京真的飘起了那一年冬天的初雪。这戏里戏外真真假假的雪花穿越,让人一时分不清戏、是不是真的已经结束,十分的感慨。

而更感慨的是,在《马前马前》最后一轮告别演出后,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也同它所身处的帽儿胡同一起,被拆除了。拆除的,岂止是国话小剧场和帽儿胡同呢。剧场,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消失了的,是那么大的一座城;我们生活的,只是小小的一段时间,我们在戏里看到的,是上千年的历史。

有时,我们会想,若有些事,真的只是戏剧的一场穿越、可以随着戏剧的落幕而结束,那样,是否会很好?那么就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穿越吧。

穿越时空的《步步惊心》

“四爷问:我最喜欢的天气?若曦答:微雨。于是,自话剧版“步步惊心”情人节首演之日起,虐心的小雨就再也没离开过魔都”——引用自李伯男(微博)导演新浪微博。

“魔咒了天气”只是一个玩笑。关于话剧《步步惊心》,导演李伯男说,“《步步惊心》,我认为是一个深入浅出、亦庄亦谐的、有着游戏的开始和仪式感结束的戏;除了故事层面,还从情感层面、哲理层面给观众一些多层次的审美冲击。

创作初衷

去年10月,该剧的监制何念(微博)在美国进修时,发现国内的很多朋友都在谈论一部叫做《步步惊心》的电视剧,他抱着好奇的、想看看这部剧到底好在哪里的心态,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我知道所有人的命运,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这一悲剧主题深深打动了何念,于是主动联系了《步步惊心》的原作者桐华。而何念对于原著核心主题的准确理解,也让桐华对于步步惊心的舞台演绎充满期待。

改编难点

《步步惊心》话剧版在最初,曾打算做成类似于《鹿鼎记》话剧版那样的风格,把握住故事的主题和内核,在情节上重新架构与解读。

何念:“两位配音演员在生活中本是情侣,他们在为《步步惊心》配音时,对电视剧的剧情不满意,觉得若曦应该追求另外一种幸福。两人讨论剧情越说越激动,于是半夜潜伏到视频部门想去改戏,却没想到直接穿越到了古代。然后就出现了两个若曦,一个是原本的若曦,一个是穿越的若曦(实为张晓),剧中展现了两个若曦分别身陷于此的时候,对命运不同的探讨。”再加上最初曾有“结局穿回现代”的想法,里里外外就形成了三重穿越。

这样一个颠覆而富有创意的故事架构之所以没能呈现在舞台上,导演李伯男解释说:“一方面这种过于复杂的设计遇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另一方面,《步步惊心》的观众对原本的故事、对这些阿哥们和若曦的那种感情的强烈的期待,因此站在观众的角度,我们最终还是选择相对保守一点,回归了原著。”

剧情“回归”之后,焦点集中在了“取舍”上。长达600多页的两本长篇小说,要压缩进三个小时的舞台剧中,剧情的精简和选择尤为艰难。

经过充分提炼、登上舞台的《步步惊心》话剧版的主线依然是爱情——对于步步惊心中错综复杂的感情线,何念做出了一个十分嘎嘣利落脆的总结:“前八后四,尾巴十四”——以“爱情”这条主线,串起了九王夺嫡的种种风起云涌,串起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故事。往往是极简的几句对白、几个调度、几次灯光变幻,已带过数年光阴。若曦,她像一个旁观者,站在康熙身边、站在远远的舞台深处、站在观众的对面,沉默地看着舞台两侧的阿哥们谋划、纠结、等待、缠斗,惊心动魄,波澜不惊。

李伯男:“在改编过程中,除了使用大量的集中和剪裁方法之外,写意的手法和充满诗意的目光很重要,以及主观的戏剧所独有的方式来进行叙述和表达。”

最终效果确是不错。尽管一些从未看过《步步惊心》小说或电视剧的观众反映某些桥段跳跃过急,令“扫盲”级别的观众理解有困难,但从总体呈现来看,主线基本抓准,重点情节都有体现,与众阿哥的情分都有较为清晰的交代。充分利用舞台的优越性,以独白、旁白等方式深刻地解读了人物的内心,甚至将许多电视剧中用镜头不便表达的情感、斗争、矛盾,都非常清晰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追求历史细节

作为一部尽力“追求历史细节”的古装舞台剧,服装、道具乃至演员的“复古”,要求自然十分繁复。

李伯男:演员部分,我们专门请了形体老师和礼仪、礼节的专家,对演员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体态、走路、坐姿、行礼、喝茶等生活细节都做了大量的培训,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内在的“质感”和“气质”。造型部分,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历史正剧”、“追求历史细节”的思路来完成的。

何念:在服装、道具方面,我们尽量要求服化部门做到“电影”水平。

在此要求之下,男演员们几乎废掉膝盖的“三跪九叩”,女演员们踩着花盆底“轻移莲步”到了腿脚“在断的边缘挣扎”自不必说。服装方面,舞台上阿哥,宫女,福晋,娘娘们走马灯似的更换的漂亮衣服们,丝缎、手绣屡见不鲜,每件成本基本都以千元计——换衣服最少的是“皇上”,自始至终穿同一件龙袍,不过,皇上嘛,当然不以数量取胜,那一件龙袍造价就已上万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级服装设计师胡晓辉曾在微博中提到:“昨儿有件事让我小小感动了下,偶们4爷演出前换好服装后,为了服装不皱,就一直站着,真心累人。”虽然这条微博的主要目的是夸赞剧中主演沈磊,但是服装的“精贵”也可一叶而知了。

舞台乾坤

《步步惊心》的舞台:桃红柳绿,雕梁画柱,玲珑剔透。待开演后则会发现这舞台除漂亮之外,另有乾坤。“双层转台之间镶嵌七层片景,每一片都可独立转动,配合舞台上方吊杆控制的数十个景片及各类道具,组合而达成数十个场景”。贝勒府,皇宫,金銮殿,御花园,蒙古大营,浣衣局,十四府……移步换景。

李伯男:这部戏需要在三个小时之内完成那么多时空的体现,因此我们需要舞台有一种非常开放的承载的可能。经过长时间研究、讨论,我们做出了“同心圆”的构想——同心圆,两层转台,正向、逆向、不同速度、回廊可单独运转,可开可合,满足了一种复杂的时空表达的整体构思,和一种主观化的戏剧表达的需要。

这样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在舞台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很多制作公司都没有实力完成这个转台的制作,导致剧组在春节前后人工成本倍涨的时候还不得不连换多家制作公司。据悉,在彩排的前一晚,同心圆转台还因严重的技术问题无法转动,经过工作人员连续两个通宵的调试,才在演出前使转台正常运转。真可谓步步惊心,幸好是有惊无险。

穿越艺术形式的“增容观众”

在话剧《步步惊心》演出期间,媒体和网友一直处于对“影视、文学作品改编舞台剧”的话热议中。“电影电视剧改编话剧,遍地开花。我一个也不看——不屑于看。因为这说明了舞台剧原创力的极度匮乏;以及一剧得道,谁都想再挖些好处。”

“务实票房总比食不果腹强多了吧。艺术慢慢走吧!”

一位旅美戏剧学者、独立戏剧人在《小议影视改编舞台剧》的博文中提出:“大陆目前情况来看,基本是把热播或票房好的影视剧改编为舞台剧。这么作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要借鉴姊妹艺术,而是由于缺乏可演出、可以对票房有保障的原创舞台剧本。这种演出和百老汇,伦敦西区有相似之处,就是基本为商业性质,关注的是票房利润,改编这种“拿来主义”只是戏剧商业行为的一个手段罢了。对这种现象,无需多虑,是很正常的。需要担心的不是影视剧改编为舞台剧,而是戏剧艺术的创作、戏剧艺术的普及性教育。”

李伯男:不要对任何一种艺术门类和艺术样式有“先验性”的评价,也不要有“文化歧视”。这次我们的《步步惊心》做的是“增容观众”。很多从来没有进过剧场、没看过话剧的观众是因为步步惊心来的,这样我们就起到了“把观众带进剧场”的作用。只要在坚守住自己的文化底线的同时能有效地引导观众、尽可能地培养更多的戏剧观众,我觉得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经典也是在路上的、不断去尝试、一步一个脚印、与观众共同创造出来的。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需要我们今天的经典。

何念:伦敦西区和百老汇的很多作品都是从影视剧改编过来的。我们现在这样的戏剧现状,原创和改编,两个方面都迫在眉睫。原创是动力,原创需要发展和保护,改编影视是拓展舞台观众,我们两手都要抓。

调查状态:进行中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