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太快,古董儿消逝得太快,俗语消失得太快”。最近因编纂《九龙文史·三百年冷水场》,得识一位世居冷水场(人和场,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山街道办事处)的80老翁,他如是说。

打草鞋,打草鞋,一双草鞋吗二合米吔(华岩镇中梁山街道民歌《二洞崖·打草鞋》)

这首流传于金鳌寺二洞崖一带的民歌,是这位老先生收集整理的。他說他不知道“二合米”是多少。80老翁尚且不知道“二合米”是啥子意思,那么比他小得多的人,如果打小不在农村生活,一定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

【合】“十龠〔yuè〕为合。”(《资治通鉴·梁纪七》)

过去计量是“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合,古沓切。川渝民间按西南官话“入归阳平”的演变规律音〔gé〕,而普通话折合成〔gě〕。过去民间流传“命中只有八合米,行遍天下不满升”的宿命熟语,就是讲的“十合为一升”的计量关系的。量器“合”,川渝民间叫“合升(儿)”,形似“升子”“方斗”,容量分别为“升”的十分之一,“斗”的百分之一,“斛”的千分之一(从小到大:龠、合、升、斗、斛),现在恐怕要找这种器具进博物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这不,像“占米、酒米”之类的词,说的人、能懂的人恐怕也不多了。

一、占米 粘米 籼米 酒米

籼型非糯性稻谷籼〔xiān 〕/籼米,很多地方就叫“占米”。

【占】籼米。闽语。福建厦门:新~(新籼米)。亦泛指稻子。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占米】大米;籼米。①西南官话,湖北武汉。②赣语,江西南昌。③客话,福建永定下洋。罗翙云《客方言》:“粳,不粘稻。客语谓之~。”④闽语,广东汕头。翁辉东《潮汕方言·释草木》:“俗呼粳米为~。”谢礼荣《潮汕词语索源》稿:“~:即籼米。”广东揭阳。⑤土话。湖南江永。

【粘】不带粘性的(米谷),与糯相对。西南官话。四川:米|包谷。广西。柯炽《广西情歌》第三集:“四月天,人家插糯又插~。”

【粘仔】籼米;稉米。粤语。广东广州。

【粘谷】粳稻谷。赣语,江西莲花。

重庆亦称不粘的大米叫“占〔zān〕米”,即“占米”不黏,

“占〔zān〕米”即“籼/籼米”。

【籼】《玉篇·禾部》:“秔稻也。”宋罗愿《尔雅翼˙释草一˙稻》:“一种曰~,必于稉小,而犹不黏,其种甚早。”相然切,平仙心。

黏的米,即糯米,或者叫“酒米”。

【酒米】糯米。①中原官话,陕西汉中、白河,河南新蔡。②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可以作醪糟。四川南充、自贡、仁寿。重庆奉节。云南水富。③客话。四川西昌。

糯谷叫“酒谷”:

【酒谷】糯谷。①西南官话,四川成都、邛崃。重庆奉节。②客话,四川西昌。

二、不黏的米偏偏音〔zān〕

不黏的大米,偏偏叫“占米、籼米”,这跟“粘〔nián /zhān〕连”之“粘”如何分开?“占米、籼米”该如何解释?

一种意见认为:占米源自“占城稻”,所以叫“占米”(占城:中南半岛南部,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问题是:占城稻(早占、早米、早占城)是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21)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其传入可能更早,而公认的“占米”是“籼米”之“籼”,在三国《广雅·释草》中就有“籼,稉也”的记载。因此,籼米之“籼”显然比“占城米”的名字出现的要早得多。故而“籼米、占米”取自“占城米”犹如“宋版《康熙字典》”。此其一。

其二,川渝称不粘的状况叫“〔zān〕糠”或“散糠”或“散疏”。“散疏”好懂,“〔zān〕糠”或“散糠”如何解?

(一)秔稉﹕糠

【秔】《说文·禾部》:“~,稻属。,~或从更声。”《说文·禾部》朱骏声通训定声:“次于稬〔糯〕而黏于稴者曰稉,今北方所谓南米、大米也。今吾苏客米谓之籼,即稴也;主米谓之稉,其性和柔,其粘者谓之糯,即稬也。”

或作粇、粳。古行切,平庚见。阳部。

【稉】《广雅·释草》:“籼,稉也。”王念孙疏证:“籼之为言宣也,散也,不相黏箸之词也。”引《九谷考》:“稉之为言硬,不粘者也。”

【稴】《说文·禾部》:“稻不粘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苏俗谓之籼米。”户兼切,平添匣。谈部。《集韵》坚嫌切,平沾见。

不黏米叫“粳稉秔”,一方面是“硬”,一方面则应取义于“解、开”。因此,“稉稴→稴”系的词,其取义与“广空→宽廓→廓暇”系词关联,为“携离、离散、开解”之义。 “散糠”、“占糠”之“糠”当即“稉”的记音字。

(二)占﹕糁﹕穇

“〔zān〕糠”之“〔zān〕”当与不黏之米“占米/籼米”之“占、籼”关联。

“占、籼”与“散”系关联,它很可能直接关联“糂糁”。

稻城是什么地貌_稻城介绍_占城稻的特点

《说文·米部》:“糂,一曰粒也。”“糁,古文糂。”桑感切(闭口韵)。

一粒一粒的,不黏,就是“散疏”。专用字可以写作“”。

【穇】《本草纲目·榖部·穇子》:“~乃不粘之称也。”《正字通》师参切(闭口韵)。

“占”的取义与“张→散→疏”关联。

【稌】《广雅·释草》“籼,稉也”王念孙疏证《周礼·天官·食医》“牛宜~”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稉也”陆德明释文:“稉,本亦作秔。”《尔雅·释草》“稌稻”陆德明释文:“稉与粳皆俗秔字也。”

所以“占糠、散糠”是同义复词(穇糁糂占→穇糁糂散籼→稌)。

三、黏的米叫“酒米”

(一)糯米是黏/粘的米

涉及“黏/粘”的米、粟之类,有如下这些。

【衆zhōng】《尔雅·释草》:“秫。”郭璞注:“谓黏粟也。”邢昺疏:“与谷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酿酒。”职戎切,平东章。冬部。

【秥〔nián〕】《玉篇·禾部》:“禾也。”《字汇·禾部》:“糯禾。”

【秫】《说文·禾部》:“稷之黏者。”段玉裁注:“~为黏,而不黏者亦通(言乎)为~。”清程瑶田《九谷考》:“稷……大名也。黏者为~,北方谓之高粱。”

粟之黏者。《尔雅·释草》:“众,~。”郭璞注:“谓黏粟也。”郝懿行义疏:“今北方谓谷子之黏者为~谷子,其米为小黄米。”

《本草纲目·谷部·秫》:“~,俗呼糯粟。北人呼为黄糯,亦曰黄米,酿酒劣于糯也。”引寇宗奭曰:“米初捣出淡黄白色,亦如糯,不堪做饭;最黏,故宜作酒。”

稻之黏者。《广雅·释草》:“~,稬也。”王念孙疏证:“~为黏稷,稬为黏稻,二者不同物。”食聿切,入术船。术部。

也即黏、粘的米叫糯米。从黏糯角度讲,也关联“糁”(众秥→秥秫→秫)。

(二)糯米为何叫“酒米”

一般认为,糯米可以酿酒,所以就叫“酒米”。

〔旦〕金荷,斟香糯。(生)你酝酿春心玉液波。(《牡丹亭·欢挠》)

按:《天工开物·乃粒·稻》:“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因以为酒之代称。

有客馈苦糯,公子饮而美之,引尽百琖,面颊微赪。(《聊斋志异·神女》)

此可能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可能跟“衆→(米衆)→稷(禾胄)䊭”有关,它们都有“黏”义;黏,糯也。

【(米衆)tán】《改并四声篇海·米部》引《类篇》:“粘。”《改并四声篇海》引《类篇》音“谈”。

【稷】《本草纲·目谷部·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粘者为~。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子力切,如职精。职部。

【(禾胄)】《广韵·宥韵》:“稻稔实。”即就切。去宥精。

按:《说文·禾部》:“稔,谷孰也。”《正字通·禾部》:“凡积久者亦曰~。”如甚切,上寝日。侵部。

【(米胄)】《集韵·宥韵》:“稻实也。”《集韵》即就切,去宥精。

【䊭】《广韵号韵》:“黏也。”徒到切,去号定。

“(禾胄)”与“酒”音相近;“稻稔实”,就是稻谷成熟。“酒,就也”,也是成熟。所以“谷孰”之“(禾胄)”之“稔熟”,正好可以与“酝酿”之熟比照。

又,“酒”与“鬯”关联。《说文·鬯部》:“以秬酿郁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鬯也是“酒名”(《诗·大雅·江汉》“秬鬯一卣”孔颖达疏:“黑黍之酒自名为鬯。”)鬯,后世分别字作(禾鬯)(青鬯→春䣩→瑳醑酒)。

(三)黏与不黏

《释名·释饮食》:“糁,黏也,相黏(黍女)也。”则“糁”又与“粘〔zhān〕”关联。按:(黍女)〔rǔ〕,《方言》卷三:“黏也。”

我们从“糁、秫”既可称“不黏的”,也可以称“黏的”榖粟推测,从“占”的“粘”字的〔z-/n-〕两种读音,看来渊源有自了。以此推断,“众”既然叫“秫”,它可能也指“黏”者,也可指“不黏”者(公眾之“眾zhòng”不作“衆”;“眾”无“秫”也之义)。此恰币之两面。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