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而来,闻声而动,农历壬寅虎年春节,一场名为《啸春风·梅花赋》的书影展,在锦创书城四楼南京声音博物馆“声动”开展。一啸,疫散;二啸,福至;三啸,春来。展览以“梅花”为主题,融合多样化的表达手段、沉浸式的空间体验、极具创新的展陈形式,让人们徜徉于金陵“槑”好风景,感受极美南京的别样春色。

“槑”好生活光影之美引发共话

书香、墨香、花香,展览现场共展陈梅花主题的摄影作品百余件,其中三十余幅是由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与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屠国啸联袂创作的书影合璧作品。在创作中,李啸先生一直在考虑,诗句与画面主体之间有无内在逻辑,能否将潜藏其中的诗境导引出来?题写于何处?选用何种字体?甚至落款的巧思、钤印的位置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场艰苦的恋爱,双方不断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在坚持中让步,在争议中和解,最终实现和美。

书影联袂,百年前早有典范。策展人、声音博物馆馆长周学介绍,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引为挚友的“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先生,就多在中国画中寻找取景、构图、色调等旨趣,他开创的“集锦摄影法”领一代中国摄影之风气。本次展览效仿了前贤的宝贵经验,通过书影相契、情景相融,借影像而记录,凭诗画而抒情,用南京之“梅”景,展现南京之美景。同时,影、音手段的介入帮助搭建出“沉浸式”的展陈空间,让观众不仅停驻于视觉的引导,而且自觉地进入由色、声、香、味、触感引发的内心“感触”。

展现文化魅力,与城市底蕴共情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其傲雪凌霜的性格,被认为最能代表中国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几生修得到梅花”的诗句,就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高洁品行的追求和认同。南京人喜爱梅花、种植梅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历代以来相沿不衰,东郊的梅花山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梅山”。

梅花也是屠国啸先生的衷情,那座山更一直见证着他的成长。展览中的视频单元,展示了航拍、俯视与长镜头下的梅花山流动画面,还有紫金山四时风景自然的景象,风、雷、雨、流水、花开……凝聚了摄影家屠国啸先生数年视频精粹之大成,展现和发掘了南京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城市底蕴,引发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共情之感。

梅花赋歌词_梅花赋歌词作者简介_梅花赋歌词简谱

“公共文化空间具有借助美育抚慰情绪、安顿身心的功能。而梅花,在一切未复苏之前,领先绽放,这种舍我其谁的勇气,正是我想传递给观众的。”策展人周学介绍说。

汲“美”、集“美”、极“美”,体现美美与共

策展的过程中,主办方面向全城征集了一百幅以城市人文、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布置在展厅的重要位置,通过交流互动提升公众参与度,同时加强大众对摄影、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认知,充分发挥了文艺让人更美好、让城市更美好的特殊作用,实现了商业通过文化艺术反哺社会的良好效果。

策展人周学说,艺术展览是大众近距离感受文化艺术与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文化自觉、审美自觉的一次生动实践:“汲‘美’,是找寻美。集‘美’,是荟萃美。极‘美’,是表达美。何为美之极,每个人的答案是各不相同的,多元的。我们的选择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一个重新认识城市之美,发现城市之美,传播城市之美的好机会。当每个人都去捕捉、创作、分享,就是对南京这座城市最长情的告白。”

公共文化空间创新体验,激发文化共鸣

《啸春风·梅花赋》位于南京新晋潮流打卡地——锦创书城A座的4楼南京声音博物馆,观众在逛书城的同时,就能获得高品质的文化体验。策展方在书城专辟出展陈交互的空间,于文学阅读场域中为人文艺术留白,在涵养“文都”文学生态的同时,让艺术、美育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获得了大众的积极肯定,引发了公众的文化共鸣。

自开幕以来,展览日均接待观众2000人次,周末近6000人次,学习强国、交汇点等30余家媒体平台予以报道。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下旬,欢迎大家前往参观,感受极美南京的“槑”好风景。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